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深入湟中互助两县农户开展虫

为及时准确掌握2012年农资价格变化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和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等情况,近期,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对湟中、互助两县18户农户开展了专项调查工作。
  一、农资价格变动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2012年主要农资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不大,对农产品成本变化影响较小。影响成本攀升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机械作业费。2012年,为增加家庭收入,农民提前耕种和收获后纷纷外出务工,因此农作物耕种收获呈现出抢种抢收现象,导致机械作业量在同一时段大量增加,供求失衡造成机械作业费提高。去年一亩地的耕种费用平均为30元,而今年已上涨到40元;去年收割一亩地的收割费用为70元,而今年预计达到90-120元。二是人工工价。由于外出务工、采挖虫草的农民日益增多,农村雇工工价不断提高。如拔草,去年一亩地的拔草费用是40元,今年普遍上涨到60元,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90元。
  二、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2年,由于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农民利益,除小麦价格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外,蚕豆、马铃薯、油菜籽等农产品价格都略有上涨,预计今年农户收益有望增加。今年青海省惠农政策除粮食直补每亩35元外,有些地区得到了省、市、县农业部门的优惠补价种子。如湟中县共和镇新庄村无偿得到油菜籽种籽300袋(0.4公斤/袋,市场销售价16元/袋),地膜100卷(市场售价70元/卷),补价小麦种子2500公斤(3.20元/公斤,市场售价4.4元/公斤),大白菜种籽60袋(市场售价15元/袋);在苏尔吉村,省有关单位拨款200多万元修建田间喷灌设施,又投资25万元修建了3.2公里的田间水泥硬化路,还有些地区有偿得到或无偿得到化肥、农药等优惠农资。这些惠农政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间接减少了农民生产支出,降低了成本。
  三、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当前青海省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包括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红利、专利、土地征用补偿,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保险、投资等收益等;转移性收入,包括非常住人口带回或城市亲友赠送的现金、赔款、各种救济、补贴等;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收入。从调查的情况看,青海省农民收入主要呈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务工收入在工资性收入增长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占到42.92%,近几年农民收入能持续增长,得力于务工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农民家庭收入对当年农民增收的贡献显著提高,比重为43.62%,其中第一产业占70.19%,但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三是财产性收入呈微增态势,占5.47%,主要是农民还不富裕,存款以及投资很少。四是2012年农民转移性收入略有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大,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只占9.1%。转移性收入较低说明政府对农民的现金性扶持较少,也反映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guanzhuqinghai/1896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