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和宁静 西宁市水土保持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把西宁市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高原城市,近年来,西宁市积极发挥水土保持在青海省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沟道治理工程措施和坡面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治理好这些灾害性沟道,“十一五”期间,西宁市结合城郊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南北山绿化工程和“蓝天、碧水和宁静”三大工程,采取“水保搭台,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协调各有关部门、行业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合力,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先后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沟道综合治理等项目。

  同时,西宁市防洪减灾体系建设还借助国家投资项目及西宁防洪及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西宁主城区及三县县城工程防洪体系初步形成。河道防洪工程完成了城区中心24.5公里的河道防洪工程,完成城区重点保护段河道防洪工程16.5公里。三县完成了县城段河道防洪工程4.5公里。在建河道的防洪工程有14公里,主要是大通县的东峡河、湟源县的湟水河。完成了城区周边火烧沟、包家沟、大崖沟三条山洪沟道治理,从而对城区产生直接威胁的23条山洪灾害沟道都得到了初步治理,三县共完成县城周边山洪灾害性沟道8条,山洪灾害对县城的威胁正在逐步消除。

  通过项目的实施,目前西宁市修建大小谷坊一千多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其中市郊250多平方公里。5年来,西宁市水利部门还结合南北山绿化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这些灾害性沟道地区加大了坡面措施建设,已经完成造林7400多公顷,种草1300多公顷,封育16800多公顷。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示范区建设前的53.2%提高到建设后的88.5%,植被覆盖率由28.13%提高到51.31%。据推算,沟道工程的实施,每年可以减少湟水河泥沙量87万多吨,通过坡面生物措施治理,大大提高了土壤的涵养功能,减少了地表径流,极大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实现了泥不出沟、清水入城的目标,提高了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了项目建设和效益的发挥。昔日“小雨小灾、大雨大灾,山上光秃秃,沟里滚石头,无雨苗不长,有雨泥浆流”的一条条沟道如今已经是旧貌换新颜,山上披上了绿装,山下变成了一条条宽敞洁净的道路,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基本改善,美化了城市环境。

  西宁市城北区大寺沟地处西宁湟水河北岸北山流域,流域面积17.53平方公里,沟道全长7.31公里,相对落差达806米。沟道上游山高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是西宁市一条典型的灾害性沟道。通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昔日“小雨小灾、大雨大灾”的臭水沟如今已彻底改变了模样。2008年西宁市遭遇了一次50年不遇的强降雨,治理后的沟道安然无恙。前不久,记者来到了大寺沟,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街道和鳞次栉比的楼房。家住大寺沟的老人张文祥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个水沟沟,只要下点雨水就往家里钻,经常把居民的院墙给冲垮。泥水冲下来连架子车都拉不进去,买袋面也得人背着进来。现在可好了,土不下山,水不成灾,条条沟道清水流,这日子是越过越舒坦了。

  

  西宁市火烧沟流域涉及湟中县和西宁市城西区两个行政区,土地总面积5700多公顷,而水土流失面积却达到5300公顷。长期以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周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另外,火烧沟主沟道出口正对海湖新区,而沟口基本没有防洪设施,部分过水桥涵及泄洪渠道行洪能力差,严重影响了沟道行洪安全。2010年,西宁市水利部门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对火烧沟进行了彻底治理。工程建设以城市防洪安全为主,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从上游到下游、从坡顶到坡面、从坡面到沟道、从沟道到沟底、从沟头到沟口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网络型水体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沟口段防洪能力提高到30年一遇。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平方公里,新建谷坊150多座,植树造林300多公顷,植被恢复700多公顷,建立起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土地退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这无疑给西宁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注入了强劲的发展东风。据了解,“十二五”时期,西宁市将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从优化设计方案入手,进一步加大对周边城区较大山洪灾害沟道的综合治理力度,同时把综合治理工作与生态立省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项目建设的全面开展,以及灾害性沟道治理上档次、上水平,并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在治理中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保水与保土相结合,治理与封禁相结合,近期效益与长远期效益相结合,按照不同的区域特点,确定不同的治理模式,新增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逐步完善城镇防洪体系建设。 (作者:孙爱霞 子娟)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guanzhuqinghai/2805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