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村里的流动白衣卫士

“金珠玛米,我的鼻子一直出血,麻烦你给点药!”

4月22日10时许,玉树灾区赛马场灾民安置点,20岁的藏族青年洛桑捂着用餐巾纸塞住的鼻子,拦住正要返回临时住地的武警水电二总队医院抗震救灾小分队的医生。

洛桑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森达村村民,10年前搬迁到玉树居住。“4·14”玉树地震后,幸免于难的洛桑在帮助家人自救的同时,又不分昼夜救助其他村民,渴得累得周身上火,满眼通红。

“你这是鼻腔粘膜糜烂,吃点药,多休息就好了。”五官科主任医师许其龙边说边递给洛桑一瓶云南白药和一瓶红霉素眼膏。“抱歉,暂时就只有这些药了,明天我们再给你带点药。”许其龙说,早上8点半开始在赛马场帐篷村巡诊以来,他们带的价值1万多元钱的药品已经分发给灾区群众了。

56岁的藏族妇女扎西措木地震前她就有关节疼痛的毛病,地震时又被垮塌的房子砸伤了腿。

“别动,我过来看看。”正在和医生交流的水电二总队医院院长、外科主任医生唐爱科蹲下身子,仔细检查了扎西措木肿得发红的左腿。

“这是红霉素软膏,每天擦两次;这是治风湿的药,也是每天两次。”唐爱科细心地嘱咐扎西措木:“你的腿伤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建议你到我们医疗队去住院治疗,那里有好的仪器和药品。”

送走扎西措木,唐爱科介绍说,水电二总队医院抗震救灾小分队在抵达玉树灾区后,除了开设医疗救助点外,每天还派出10人的巡诊队,到附近的灾民安置点为群众免费治疗。“尽管连日来的劳累,使许多队员不同程度产生了高原反应,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人提出撤出灾区的申请,因为我们是军人,救助同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就在医疗小分队登车准备返回之际,一位名叫丹增义西的中年藏族同胞跑了过来,在一名藏族志愿者的翻译下急切地说,“我的母亲胃很痛,恶心,呕吐,能不能送点药。”

或许是担心母亲的病情,从医生手里接过药后,丹增义西拔腿就跑。

“等等,老乡。”担心藏胞不认识汉字的内科主任医生刘新波追上去再三交代说:“这是胃复安,每次两片,每天三次,千万别多吃。”

“谢……谢谢!”丹增义西深深地鞠了一躬,用不太熟悉的汉语表达了灾区群众对巡诊官兵的谢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guanzhuqinghai/6131636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