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在沈阳销售遇冷 东北市场还可

12月14日,星期日。沈阳市的几处参茸市场门可罗雀。营业员多数站在档口前,主动热情地招呼每一个经过的人。

沈阳市有四五个参茸市场,包括南二、南五、南七等,除经营人参和鹿茸外,还经营冬虫夏草、林蛙油等。

这个冬天对于多数经营者来说,显得格外寒冷。经销商无奈地说,此类商品价格已经出现“拐点”,半数人在赔钱赚吆喝。

冬虫夏草经营惨淡

不知是由于档口里没有暖气太冷,还是顾客少得可怜,沈阳站附近一家参茸市场的刘老板跑到旁边人家聊天,竟然忘记将门关上。

有人在看冬虫夏草。老刘搭讪着走过来说,现在的价格比夏季降了三四成,想买货正是好时候。

这种生长于西部地区的珍贵药材如此大幅降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老刘无奈地说,他的货是从西宁进的,进价是9.5万元/公斤,而现在的价格是6.5万元。他手里的3公斤货一下子损失了近10万元。

不远处,一对来自浙江的夫妇在一家店铺里仔细挑选着成捆的风干林蛙。张老板在旁说:“这种林蛙肚子里的林蛙油最丰满,每个都有14克左右。”谈起价钱,他不无遗憾地说:“去年每捆能卖到200元,今年每捆150元。成品的林蛙油,去年最高卖到2300元1斤,如今只能卖1700元。”

人参保值前景乐观

来自本溪桓仁的吴福财,是一家参茸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恰恰是这种东北特产的特性,让他面对金融危机刮来的寒风依旧能保持乐观。

老吴说,他们公司的人参主要是参农种植。一般情况下,人参要生长到4年以上,参农才能出手卖掉;好一点的人参,至少要生长六七年。所以参农不会因为市场发生波动,就随便调整价格,行情不好,他们可以不卖。

不过,要说人参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并不现实,因为销量已明显减少。市场内许多业户经常几天开不了张。“好在人参在地下的时间越长,越值钱。要是20年,就变成无价之宝了。”老吴说。

市场盲目发展扩大

“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和林蛙油,一般人很少接触,这就是它的特殊性。”老吴指出,整个经营市场的规模,存在有一个度的问题。

据工商部门介绍,沈阳市最早的此类市场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只有40多家店铺。眼下,全市除了南二、南五、南七等专业市场外,许多药房、商场、宾馆、超市都在经营这类商品。市场做大了,销路拓宽了,经营者的收益却下降了。原因非常明显:缺乏市场引导和盲目发展。

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在走访了沈阳的参茸市场后,记者思考着冬虫夏草和林蛙油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首先是购买力的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购买这种“奢侈品”的人少了,商家被迫降价;人为炒作偃旗息鼓,五六年前冬虫夏草也就是每公斤七八千元,后来一直炒到20万元/公斤。

另外还有盲目“囤积”导致压钱压货的。东北商人千里迢迢到西部进货,不可能进得太少,没想到市场供求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

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辽宁省某连锁药业机构总经理王战友认为,在应对这场价格危机中,行业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许多后来迈入这个门槛的人,并不具备经营实力。而市场的竞争和管理是严酷的,拿场地租金来说,有的每年租金都要4万多元。”按照王战友的预计,到明年开春,会有近半数人主动退出这个市场,资金少的人会首先选择离开

版权声明:本文由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dongtai/2067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