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喘着粗气,吃力地爬上门巴乡贴朗村海拔4700米的山头时,31岁的强珍已经带着3岁的女儿和妹妹旺姆在半山腰上忙碌三四个小时了,一早晨的功夫,她们才刚刚采到五根虫草。
看到记者气喘吁吁的样子,强珍放下手中的小头,将孩子搂在怀里笑着说:“你们也是来挖虫草的吗?今年雨水少,很难找的。”说话间,她从怀里摸出来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2根泥土裹着的“黑虫子”。
“眼睛不亮是找不到的,就算是在虫草边画个圈让你看也不一定找得着。”强珍说道,一双黑亮的眼睛带着笑意。一边的女儿安静地牵着妈妈的衣角,用一双同样黑亮的眼睛打量着记者。
记者学着她们的样子,跪在满是灌木丛、杂草和牛粪的山坡上,巴不得鼻尖都贴在草叶上。旺姆不禁笑出声来:“那样是找不到虫草的,这些东西一般都藏在灌木丛下潮湿的角落里,旷地上是没有的。”
“要是天气刚下过雨雪,再加上找对了地方,多了一天能采到20到30根呢。”旺姆说着擦了一把汗,裤腿左膝盖上是一道刚被石头尖划破的口子。
忽然不远处有人喊道:“这里有!”说话的是20岁的次成坚赞,只见在他插着头的地方隐约有一个紫褐色、牙签般粗细、短短的小棍露出地面。他说,那就是虫草的“头”。
正当记者凑上前去、一阵拍照的时候,坚赞已经将虫草连泥带土挖了出来。这个刚出土的小东西泥土下露出白色微黄的颜色,摸上去凉凉的、软软的,活脱脱就像一个成熟的蚕宝宝。
“这还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有一根烟那么长呢!”坚赞说道。也许是开心,也许是紧张,在记者“哗啦啦”给他的虫草拍照时,坚赞那双沾满着泥土和草渣的手一直在微微抖动着。
坚赞告诉记者,他6岁就跟着父母一起上山采虫草了,现在他像玩一样就能找到许多虫草。果然,这个穿着牛仔裤、口中吹着口香糖泡泡的大男孩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挖出了4根虫草,令同伴羡慕不已。
“是你们给我带来了好运气!”坚赞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将怀里装着12根虫草的袋子拿出来给记者看。“不过我们不吃这个东西,没什么味道。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外面的人抢着要。”
记者注意到,他们每个人在用小头挖出虫草之后,都要用头的背将土坑重新填埋,夯实。强珍说:“牛吃草本来就会对草有破坏,我们挖虫草要把土填回去,保护草地。”
临近中午的太阳毒辣辣地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挖虫草的人们脸上更是黑里透红。强珍找了一个相对平坦的坡地将孩子搂在怀里,轻轻将随身带着的润肤膏涂抹在孩子的脸上。
休息间隙,他们从背包里拿出水和糌粑填肚子。旺姆告诉记者,今天算是好的了,山里的天气极端多变,有时甚至一天能下7场雪,再出7次太阳。
在山上辛苦的一天随着夕阳西下就这样过去了,大家多多少少有了一点收获,但也不乏空手而归的。下午五、六点钟,人们纷纷结伴下山,回到山脚下的帐篷中。
此时的帐篷“营地”里早已有收购虫草的商人们在等候着这些归来的人们,于是大家围挤在帐篷周围,评点着谁家的虫草大,谁卖的价钱好,或是“价格能不能再提点?”
暮色降临,炊烟袅袅升起,一天辛苦繁忙的工作接近了尾声。不过,静谧的夜也许只是一个开端,明天,还会有勤劳的人们到山上,或深入山谷,采挖这些珍贵的“小玩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海虫草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dongtai/1335959.html